深化经济发展理论研究并进行政策创新是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对于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和农业现代化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长期以来,本学科方向梯队立足于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不断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强化队伍,凝练方向,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形成如下特色和优势:
1.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多学科交叉与融合是当今学科发展的重要趋势。也只有在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中才能更多更好地出成果,真正实现理论研究和政策的创新。本学科方向集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政府经济学和经济思想史等学科方向为一体,汲取了这些学科的丰富营养并为我所用,丰富了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内涵,实现了学科发展的集成与创新。
2.学科导向与问题导向并重。在学科导向上,注重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新发展。政治经济学是一个古老的学科,其产生到发展至今有400多年的历史,学科体系相对成熟,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也面临着发展与创新的问题,我们深化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在问题导向上,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丰富、发展与创新归根到底是为国家的经济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服务的,我们注重运用经济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试图运用经济理论解决好中国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3.以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非农化等农村人力资本为切入点来研究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并提出政策建议。劳动力问题、人力资本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问题。马克思关于资本家剥削工人(劳动力)攫取利润进而形成的剩余价值理论成为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农民非农化是伴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历史上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问题始终是制约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根本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实质上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就业问题。农民非农化问题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可以说,农民非农化、市民化问题解决之日就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完成之时。
4.学科梯队结构合理、方向集中、力量较强。本学科方向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5人,博士2人,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研究方向集中,且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为深厚的学术积淀,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创新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5.研究成果较为丰厚。本学科梯队先后承担了“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策”、“河南新农村建设中劳动力非农转移就业问题研究”、“河南统筹城乡发展中就业结构问题研究”及“豫南地区农村城镇化研究”等省级项目6项,在《中国经济问题》、《经济问题探索》、《经济体制改革》、《中州学刊》、《江汉论坛》、《江西社会科学》、《农村经济》等全国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出版了《中国农民非农化研究》、《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本流动》、《县域经济发展研究》等专著5部。